作为中国仪表工业的发源地,
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自仪”)的历史记载着中国仪表工业的发展轨迹,同时上海自仪也是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上海自仪已成为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唯一一家同时具有系统、仪表和执行器产品,结构最优、系统成套综合制造能力最强的工业软件企业。”上海自仪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许大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仪表起步发展 多元做大做强
1929年,大华仪表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只3英寸R型直流磁电式电表,中国仪表工业从此起步。而上海自仪的前身就是大华仪表厂。如今,通过多年的努力,
上海自仪已经发展成为集仪表自动化产品制造、工程服务和系统总成为一体的综合性自动化企业。下设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6个生产制造基地、5个控制系统公司。
火电、核电、轨道交通三大行业自动化业务已成为上海自仪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2010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极为复杂。国家低碳经济战略实施给公司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日趋激烈的市场考量着公司的竞争能力、赢利能力和整体水平。为此,公司要坚定发展信心,集中精力聚集主业,谋求火电、核电、轨道交通重点领域的突破,抓住发展主线,夯实管理基础,积极扎实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尽快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以达到做稳做健康的目标。”从2009年年报中,记者看到了上海自仪不畏艰险的精神和雄心壮志。
发挥技术优势 聚焦三大领域
1991年,
上海自仪开始进军DCS(分布式控制系统)领域。“DCS在当时是控制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系统。当时的领导可谓深谋远虑,从国外引进DCS技术,然后消化吸收再创新。”上海自仪规划发展部部长高磊告诉本报记者。随着上海自仪DCS产品技术的成熟,公司首先选定在火电行业进行推广,这一抉择将上海自仪带入了一个持续上升的发展时期。如今,上海自仪的火电控制系统实力已经位列全国前三强。
高磊告诉记者,由于上世纪50年代中国根据苏联模式制定行业发展计划,使得上海自仪之前主要从事电力行业仪器仪表制造,因此上海自仪对火电行业的技术、市场最熟悉。当上海自仪引进DCS时,主推的行业就是火电。目前我国火电控制低端市场基本上被国内产品覆盖,但在中、高端市场仍需要努力。“我国火电控制产品在技术上和国外产品相差已经不大,存在的差距主要是市场认知度较低,以及产品长期的稳定可靠性较差,而这需要很多项目运行数据的支持,需要业主单位、集团公司甚至政府的支持。”高磊坦言。
另外,核电控制和轨道交通领域也是上海自仪发力的方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公司就涉足核电领域,参加了中国所有商用核电站的建设,一大批专为核电而开发的产品和所有大类通用产品成功应用于各大核电站以及高温气冷堆和各类试验堆。2009年年底,由上海自仪为承担主体、上海交通大学协作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攻关计划《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数字化控制系统及核级仪表研制》项目通过验收。这标志着上海自仪的核电站常规岛数字化控制系统及其相关核级仪表研制上了一个新台阶。
而对于轨道交通,上海自仪市政自动化公司总工程师张健告诉记者,
上海自仪从1996年上海第一条城轨建设开始就积极参与。2005年,依托外方合作公司技术,上海自仪以联合体方式承接了上海地铁8号线信号系统工程建设,迄今为止,已先后承接并参与实施了上海地铁5条线路的信号系统项目工程。
聚焦现场总线 引领技术高端
自20世纪90年代起,现场总线技术一直是自动化技术领域发展的热点之一。上海自仪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包伟华表示:“从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现场总线技术将逐渐成为自动化领域最重要的基础技术。自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97年成立以来,上海自仪一直将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等工业网络通信技术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据了解,在近10年持续不断的研发过程中,上海自仪坚持引进技术、集成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研发路线,在HART、FF、PROFIBUS等国际主流现场总线和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工业以太网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先后建成了HART、FF、PROFIBUS和EPA等协议现场总线开发平台和测试平台,开发出一系列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仪表,通过了 HART基金会、FF基金会和PROFIBUS国际组织等相关现场总线国际组织的认证测试,并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应用业绩,推动了上海自仪智能仪表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
“‘十一五’以来,公司加大了自主创新的力度和步伐,在研究并掌握现场总线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与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CS控制系统技术相结合,开发并推广具有多种现场总线集成能力的FDCS控制系统。同时瞄准国际自动化领域全数字化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现场总线主站技术、冗余技术和集成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包伟华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